智能教室是智慧课堂的一个重要载体。从教育技术研究的角度看,智能教室是教室发展和变革的阶段产物,它的设计和应用都是为智慧课堂服务的,它使得智慧课堂不仅是一个智能化的教与学空间,还是一个教与学活动的生态系统。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智能教室与智慧课堂吧!
从狭义的角度看,教室和课堂都是教师向学生传授课业的场所。传统教室及课堂都是一间由前面是讲台、后面是座位的大房间构成。靠讲台的墙上有黑板或白板,是教师讲课、布置作业的地方。
然而,从广义的角度理解,教室与课堂则是具体与抽象的对比。教室偏指物理空间,是能够触摸到的学习场所;课堂则是一个宏观抽象的概念,它可以是学校老师的倾囊相授,可以是单位领导宝贵的经验总结,可以是犯错之后的深刻教训,还可以是大自然的厚德载物。总之,只要你想学习,那么课堂便无处不在。
智能教室,早期又被称为“智慧教室”或“未来教室”。而实际上,教室作为客体物的存在本身,并不预示某种新的教育发展趋势,真正主导课堂本身并推动教学模式变革的仍然是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教室作为教学环境支持教学主体开展教育活动,并且受制于教学主体。此种意义上而言,新型教学环境是继“电子教室”、“多媒体教室”之后的最新教室形态,用“智能教室”来命名配备多种多样智能化设备的教室则更为准确恰当。
智能教室的基本概念:一个能够方便对教室所有设备(计算机、投影,音箱、交互白板等)及环境(温度、光线、空气质量等)进行智能控制和操作,有利于师生无缝地接入资源及从事教与学活动,并能适应包括远程教学在内的多种学习方式,以自然的人机交互为特征的,依靠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的增强型教室。
智能教室的构成体现出设备先进、操控方便、资源丰富、交互流畅、教学方式灵活等特征。智能教室的智能性主要体现在它的功能方面,主要包括课堂笔记的自动化、课堂实录、设备控制自动化、智能远程教学等几个方面。
简单来说,智慧课堂就是通过先进的教学模式来开展课堂教与学。其中不仅可体现智慧环境的感知性与互动性,更为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智慧教学模式。
以教学组织结构为主线把学习方式分成两层,分别是分组合作型学习与个人自适应性学习。分组合作型学习主要是培养学习者综合应用能力,强调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智慧课堂多屏协作等形式对小组讨论与演示作出最大的支持,教室里的可活动新型桌椅及教学pad等方工具支持分组合作型学习的进展。
在个人自适应性学习中,学习者根据个人偏好与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学习资源。个人学习空间是其中的核心环节,每个学生都应有一个具备学情分析报告、视频课程、预习与作业、巩固复习作业及资源库的综合个人学习空间,基于学生学情自适应推送难度不一的练习等。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特别是智能设备的发展与应用,智能教室、智慧课堂也逐渐成为教育信息化行业的最IN词汇。以上便是智能教室与智慧课堂的相关介绍,想要了解的朋友不妨联系一下!